图片
原文
凡人欲学一事,必先见明道理,立定脚根,一眼看定,一手拿定,不做到极处不休。如此力量,方能了得一件事,纵不能造其巅,亦不至半途而废,为不足轻重之人。凡事有然,又何况性命之学哉!
言及神仙,世上人人俱爱,而教之学习此道,百中难得一二。呜呼!红尘滚滚,孽海茫茫,有何乐处?有何美处?独奈何人不及察,反因此而丧厥良心,不惟不能超凡入圣,且宛转生灭,愈趋愈下,其受尽诸苦更不堪言。吾师是以代为之悲也。今又为尔生幸焉,历年辛苦,一生真诚,故有今日之遇。如精神不振,淡漠相将,今日如故,明日依然,吾恐法收之后,缘了之余,悔亦晚矣。论自古神仙,那一个是天生就的?都由匪朝伊夕,由少而多,自微而著,积而至于铺天匝地、亘古及今得来。故曰:「释迦不从地涌,太上不自天生。」即满空真宰,无一不几经折磨、几遭屈辱,而始修成正等正觉如来金身者,又何况尔中等根器哉!
又莫说年华已迈,岁月无多,恐有心学道而无成道之期,不如听其自然,一任造化为转移,随其意之所之,全不收拾精神,整顿心力,则如无缰之马、无索之猿,势必狂奔妄踯而不已,是又自消前福,以贻后殃,奚可哉?吾想一失人身,万劫难得。又况生居中国,有礼义文教之光华。又逢法会,得闻道德性命之真谛:此种因缘,即历代仙师亦少有如此之便易者。何也?生等但尽其诚,不待出门一步,自获真传。试思古来仙子,虽今日成道,神住大罗天宫,而当日遨游九州,受尽多般苦恼,历尽无数风霜,至于货财之糜费更无论焉,旁门之拐骗且不言矣,待至积诚久而结念深,居心苦而行道难,然后仙真深怜困穷,切念劳苦,然后感而下降,始将大道玄机一步一步传出,俟功圆行满,始为一洞真仙焉。生等较前贤之遇师闻道,其难易为何如也?
且自古仙师多有因时会不良,星辰不偶,深处艰难,无可如何,然后看破红尘,出而访道。如吕祖四十而遇钟离,五十而得闻至道。张祖六十而始抛家访道,七十而得火龙授诀。以此观之,只怕不肯一心向道,那怕年纪之已老耶?
吾道有云:「凡人不怕不年轻,只怕向道不心诚。」纵至九十、一百岁,果能如法修炼,无论男子妇人,都有移星转斗之权,起死回生之妙也。自古学道最年轻者,除文佛观音外不多闻。非少年入道之难也,由少年奉道多有游移两可,二意三心,更有仗恃时光,怠于从事,不甚迫切,是以学者多而成者少也。惟尔等中年老迈之人,凡尘色相已曾历试其艰,世上名利都是屡经其苦,非但世界声华视同嚼蜡,了无意味,且知诸般苦趣皆藏于其中,所以道心生而人心死,人心隐而道心彰,始可了悟前因、深彻命宝。虽曰苦尽甘来,而当其矢志靡他,杳不知有修炼之苦,是以一劫造成,不待另起炉灶焉。生等果能尝得世味苦否?道味甘否?这边重一分,那边轻一分,切莫似少年人尘缘未了,凡心未空,且功修未积,孽障难消,是以徒思得道而不能成丹也。生等具挺挺志气,浩浩天衷,自然丹成指顾,云腾足下矣。
图片
译文
凡是想学一门技艺或学问的人,必须先明白其中的道理,立定根基,目光坚定,双手紧握,不到极致绝不罢休。只有这样全力以赴,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。即使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,也不至于半途而废,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。凡事皆是如此,更何况是关乎性命的修行之道呢!说到神仙,世上无人不爱慕,但如果劝人学习这门道法,百人之中难得有一二人愿意。唉!红尘滚滚,孽海茫茫,这世间究竟有什么值得留恋的美好呢?可惜世人往往看不清楚,反而因此丧失了良心,不仅无法超凡入圣,反而在这轮回中越陷越深,痛苦不堪。我为此深感悲哀!如今你有幸得遇此道,这是多年辛苦、一生真诚的结果。如果精神不振,态度冷淡,今天如此,明天依旧,恐怕等到缘分尽了,法门收了,再后悔也来不及了。自古以来的神仙,哪一个是从天而降、生来就成的?他们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,从少到多,由微到著,逐渐积累,才最终达到铺天盖地、贯通古今的境界。所以说:“释迦牟尼并非从地下涌出,太上老君也不是从天上而生。”即使是满天的真宰圣人,也无不是历经磨难、饱受屈辱,才最终修成正果,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金身。更何况你我这样的中等根器之人呢?不要说自己年岁已高,时日无多,担心学道无成,不如听天由命,任由造化摆布,随波逐流,不思进取。这样一来,就像没有缰绳的马、没有绳索的猿猴,只会狂奔乱跳,最终耗尽前世的福报,招致后世的灾祸,岂不可悲?要知道,一旦失去人身,万劫难再。况且你生在中国,享有礼义文化的光辉,又逢法会,得以听闻道德性命的真谛,这种因缘,连历代的仙师都少有如此便利的条件。你们只需尽心诚意,不必出门一步,就能获得真传。想想古来的仙子,虽然今日已成道,神住在九天之上,但当年他们游历九州,受尽种种苦难,历经无数风霜,甚至耗费大量钱财,遭遇旁门的欺骗,等到积诚已久、信念深厚,居心苦行、行道艰难,才感动仙真降临,逐步传授大道玄机,直到功德圆满,才成为真正的仙人。与他们相比,你们得遇明师、听闻大道,是何等的容易!自古以来,许多仙师因时运不佳、星辰不顺,身处困境,无可奈何,才看破红尘,出而访道。比如吕洞宾四十岁遇到钟离权,五十岁才得闻大道;张伯端六十岁才抛家访道,七十岁才得到火龙真人传授口诀。由此可见,只怕你不肯一心向道,哪里会怕年纪太大呢?我们的道法中有句话:“凡人不怕不年轻,只怕向道不心诚。”即使九十岁、一百岁,只要能依法修炼,无论男女,都能掌握移星转斗的力量,拥有起死回生的妙用。自古以来,学道最年轻的人,除了文殊菩萨、观音菩萨这样的圣者,很少听闻。并不是少年入道难,而是少年学道往往犹豫不决,三心二意,仗着年轻,怠于修行,不够迫切,因此学的人多,成功的人少。而你们这些中年甚至年迈之人,已经历尽世间的色相,尝尽了名利的苦头,不仅觉得世间的虚荣毫无意义,更深知其中的种种痛苦,因此道心生起,人心渐死,人心隐退,道心彰显,才能了悟前因,深彻命宝。虽然说是“苦尽甘来”,但当你立志坚定,忘却修炼的艰辛,自然能在一劫之中修成正果,不必再另起炉灶。你们是否真正尝过世味的苦,是否感受到道味的甘甜?如果这一边重一分,那一边就轻一分。千万不要像少年人那样,尘缘未了,凡心未空,功德未积,孽障难消,只想着得道,却无法炼成丹药。你们要有挺拔的志气,浩然的天心,自然能丹成指顾,云腾足下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怎么办理股票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